大愛育人德為先 成果分享黔西南
董事長王建剛應邀出席黔西南州德育研討會
12月5日-7日,河北諾亞集團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兼總校長王建剛應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教育部門邀請,先后到興義市興銘高中、望謨縣實驗高中參觀考察,相互交流辦學經驗并在2024年黔西南州“德育之光:照亮學生心靈之路”首屆德育研討會上作“享受全面發展過程中的快樂”專題報告,介紹了河北諾亞集團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示精神,大愛無私辦學,德育為先育人的經驗,得到當地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贊揚。
此次黔西南之行,是諾亞教育堅持開放辦學,實施“走出去、請進來、請名人、用能人”發展戰略,與全國知名學校緊密攜手、互幫互助、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的有力實踐。此前,諾亞教育團隊曾多次到黔西南州與望謨縣實驗高中、筆山書院、興義一中等學校交流教育教學經驗,共商育人大計。同時,多次邀請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最美教師”、共青團貴州省委兼職副書記、黔西南州教育黨組成員、黔西南州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來到諾亞教育集團為廣大師生作勵志報告,并專門組織開展學習劉秀祥先進事跡征文比賽,還將優秀作品裝訂成冊,為一屆又一屆學生儲備精神食糧,激勵他們逐夢前行。
黔西南州教育局對王建剛的到來非常重視,專門安排黨組成員劉秀祥親自接機并全程陪同。6日上午,王建剛冒雨來到依山而建、環境優美的興義市興銘高中,在劉秀祥和興銘高中校長張彬等陪同下,參觀了校園以及操場、宿舍、課堂,并與校領導班子成員交流了辦學經驗,雙方表達了相互學習交流,共同提高德育水平的心愿。張彬校長對諾亞教育取得的辦學成果表示由衷贊嘆,對王建剛大愛辦學、無私育人的高尚品格給予高度評價,并表示要來諾亞參觀學習。王建剛表示誠摯歡迎,希望雙方在交流互動中共同成長、共塑輝煌。
6日下午,魏書生、王建剛等在劉秀祥陪同下驅車20多公里到劉秀祥出生地弄林村參觀,在破舊的老房子里現場聽取他從幼年到求學,再到背母上大學的艱難成長歷程,親眼看到了劉秀祥小學時寫在家里木板上的“立志奮斗”“苦學成才”的粉筆字,王建剛對劉秀祥將父親早逝、母親患病的家庭不幸當作激勵自己奮斗精神動力的做法深受感動,對他頑強拼搏的精神給予高度贊揚,表示要將其事跡作為青年成才的德育典型繼續在學生中大力推廣,讓一屆又一屆學生在奮斗中成長,在感恩中實現個人價值。之后,他們又冒雨趕往望謨縣實驗高中,參加由黔西南州和望謨縣教育局組織召開的座談會,實驗高中全體班子成員、骨干教師和望謨縣部分中小學、幼兒園領導參加會議,并參觀了劉秀祥工作室。
2024年黔西南州“德育之光:照亮學生心靈之路”首屆德育研討會于7日上午在望謨縣實驗高中召開,旨在匯聚各級教育資源,助推山區教育發展,讓大山深處也可以做教育的高地,讓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好的未來。王建剛應邀出席研討會并與魏書生、劉秀祥以及《德育報》原社長兼總編輯、德育專家張國宏等教育界名專家、名校長一起在主席臺就座。黔西南州8個市縣高中的領導和德育主任、德育教師400多人參加會議。開幕式后,魏書生、王建剛、劉秀祥先后作了報告。王建剛在報告中介紹了他辦好教育的初心,講述了不遺余力辦教育的恒心,道出了以制度優勢發展教育事業的智慧,分享了大愛育人、精細化管理、開放辦學、創新發展的成功經驗……他的報告干貨滿滿,很接地氣,不斷贏得在場聽眾陣陣熱烈掌聲。會議間隙,王建剛等與會人員在劉秀祥和學校校長魏彥、教師楊元艷等陪同下參觀了望謨縣實驗中學校園,觀看了學生會操表演,欣賞了特色民族舞,聆聽了經典誦讀《勸學篇》等,大家對學校圍繞“愛黨、愛國、尊師、孝親”積極開展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高度認可,對該校山環水饒、環境幽雅的絕佳環境大加稱贊。
王建剛說,這次來貴州學習交流,更深入地感受到了魏書生老師、劉秀祥校長、張國宏教授等知名教育專家的育人之道,體會到向他們學習次數越多,與兄弟學校交往越深,就越能更多、更好、更科學地掌握立德樹人的智慧。尤其是望謨縣實驗高中有著深厚的德育土壤和豐碩的德育成果,諾亞教育同樣培養出了公交車上救人的優秀團體“六朵金花”、教科書式解救觸電維修工的“智勇少年”趙韓博等大批道德模范,雙方要在德育為先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互相學習,在立德樹人的實踐中見行見效,再添碩果?,F階段的諾亞教育,通過開放辦學汲取了大量的經驗,在不斷的交流、融合中,我們的育人之路走得更加堅定和廣闊,諾亞品牌更加閃亮和耀眼,得到了全國各地教育界名專家、名校長的認可與點贊。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面對新形勢下的新機遇和新挑戰,諾亞教育將一如既往堅持開放辦學,堅持“走出去、請進來”,不斷開拓視野,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走現代化、國際化、多元化、特色化、精品化辦學之路,走向更加廣闊的平臺和舞臺,既學習他人經驗,也分享諾亞經驗,在互通有無、互學互鑒中一起進步、一起提升,辦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時代教育,為教育強國的加速推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早日實現共同擔當,奮而有為。